“去年村里的富硒大米,通过订单销往广东和南宁的公司,一下就卖出5万公斤。我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大家的收入会越来越高。”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致富带头人李玉琼乐呵呵地说,“‘三联共建’搭建了农村和企业互动的桥梁,让村民致富更有奔头。”
近年来,崇左市龙州县在村企结对中推行组织联建、党建联抓、党员联动的“三联共建”促振兴工作机制,有效破解农村发展困局,走出一条村企优势互补、联建共赢的发展道路。
龙州县上龙乡民权村岜旦屯召开“屯企协作”洽谈会。
组织联建 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
上降乡永恒村人均耕地面积仅1.2亩,全村人口常住率34.26%。为打造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亮点,让闲置土地发挥最大效益,该乡通过组织联建,推行“党支部引领+集体管理+群众参与”的模式发展村集体产业,成立首个由村党总支部领办的公司——龙州县上将红食品有限公司,公司首款产品上市销售以来累计销售收入达15万元。
为了推行“党支部引领+集体管理+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该乡秉承“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发展理念,多次组织村党总支书记召开村集体经济发展交流研讨会,分析讨论各村使用地块的地理位置、类型和适宜发展的农业产业,为各村发展特色产业谋点子。截至目前,该乡8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全部开工,在拓展米酒线上销售渠道的同时,还发展种植生姜、白菜、芥菜等传统配套产业,吸纳更多人参与就业,村集体经济正在不断蓄力,“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上降乡是龙州探索“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龙州县以篇布局,通过“支部搭台”开展村企组织联建,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村企共建中的“火车头”作用,定期开展党性教育,激活农村党组织党建活力,激发农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聚点成面发展规模化特色产业种植,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党建联抓 内外联动创建“帮扶车间”
近期,在上龙乡民权村岜旦屯召开一场“屯企协作”洽谈会,民权村委代表与广西龙州新翔生态铝业有限公司、汕头市人造花公司分别签署“屯企协作”协议。
新翔生态铝业公司位于上龙乡民权村,主要生产氧化铝、氢氧化铝、金属镓、铁等产品。民权村大多数土地已经流转,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签署“屯企协作”协议后,上龙乡按照“党建引、村企联、结对帮”的模式,在岜旦屯设立帮扶车间,优先在困难群众、留守妇女、老人等人群中招工,积极推进“家门口”就业。
目前,新翔生态铝业公司在岗就业人数440个,为当地脱贫家庭提供就业岗位44个,通过就业增收降低脱贫家庭返贫风险,带动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龙州县坚持党建联抓,以“小联建”释放“大能量”,深化村企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点燃了“红色引擎”,推动实现“党建引领、凝聚共识、推动发展”的双赢目标。“下一步,我们将以党支部联建为切口,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村企联建行动中来,推动形成‘党建带动、企业助动、内外联动、共助乡村振兴’的村企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波海说。
党员联动 育才聚智培养“乡村匠人”
“看到村里的撂荒地觉得很浪费,我决定发展黑皮冬瓜产业,聘请村民来帮忙,并带动他们种植黑皮冬瓜,既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又可以照顾家里的小孩、老人。”2014年,80后永恒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王影回乡创业,通过土地租赁、复垦闲置地种植黑皮冬瓜面积30多亩,每年收益达15万元,在村民中树起了一面党员干部致富带头旗,是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如今王影还负责指导龙州县上将红食品有限公司的米酒酿造和酒糟酸菜制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带动全乡2000多户群众共同致富。
近年来,龙州县立足区域实际,坚持把培育“乡土人才”作为推动特色产业的新势能,在“乡土人才”上用功发力,鼓励人才返乡创业,提供各项政策支持,育才聚智培养“乡村匠人”。
同时,为了打造乡村振兴实干人才,龙州县坚持把农村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造就一大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典型,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该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已培训人数3500多人,建立农业专技人才信息库,吸纳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140余人。选派自治区、崇左市及龙州县41名科技特派员赴134个行政村(社区)开展农林业技术指导260次,实用技术培训83次,引进推广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23个,覆盖群众3560人次。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