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港市桂平市垌心乡督的村,四面群山环抱,一阵阵清新的山村气息扑面而来,村道旁边溪流潺潺,溪涧横隔着一道道水坝,溪水从水坝上奔流而下,形成一层层小瀑布,青山、溪流、瀑布与错落有致的民房相映生辉,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桂平市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 杨一帆摄
在督的村中村屯,一排排硕大的蓝色圆池井然有序地排列在溪流两旁,场面壮观,引人注目,这里就是桂平市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桂平市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
基地负责人 陈辉
“旁边是溪流水坝,山泉水可以直接注进鱼池里,每个圆池配备有8个供养管,2个推水器,排泄物和食物残余被不断推送到集污区,圆池里的水24小时循环流动,鱼在不停地运动,十分活跃。”
工人正在喂养 杨一帆摄
今年3月开始投放第一批鱼苗,共440万尾,主要是养禾花鲤和鲈鱼,禾花鲤4个月就可以养成商品鱼出售,一年可以养三批,鲈鱼则要养8个月才能出售。一个圆池可养殖8000斤成品鱼,按目前的市场价格,预计今年生产成品鱼700吨左右,产值约2000万元,利润在200万元左右。
据介绍,该基地于2021年开始建设,当年12月建成并验收通过,共建成陆基圆池200个及供氧、推水、排水、污水处理等系统设施,每个圆池直径10米、深度2.2米,总占地面积30多亩。
桂平市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 杨一帆摄
桂平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人员 陈寿福
这是一种新型高效、环保水产养殖模式,它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空间利用率大,不受地形地势影响,一个圆池养的鱼相当于2.5亩传统鱼塘的产量;节省劳动力,降低养殖成本,这里200个鱼池,只需要四、五个人就可以管理、护理好;同时,采用微滤机+“三池两坝”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基本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既能确保鱼的产量和质量,又能保护环境,满足市场对优质鱼产品的需求。目前,这种新型养殖模式正在全市推广。
捕鱼 杨一帆摄
桂平市垌心乡地处大瑶山脉,境内溪流密布、山泉常流,垌心河横贯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淡水鱼养殖业是垌心乡的一项传统养殖业。
丰富的山泉水资源 杨一帆摄
垌心乡党委书记 黄秋慧
“好山好水孕育好产业,把‘垌心河’变成‘致富河’,实现富民兴村,是垌心乡党委、政府的决策和目标。目前,全乡水产业养殖面积共600多亩,年产值约2000多万元。”
下一步,在巩固传统水产养殖的同时,加大新型高效、绿色环保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脱贫户参与其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产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