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绥县甘蔗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甘蔗生产产生了大量秸秆。 往年,扶绥县蔗农处理秸秆的方式主要是焚烧,燃烧秸秆产生的漫天烟雾,给美丽乡村蓝天“罩上”一层灰纱。同时,火花四散,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火烧连营”,带来惨痛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代价。 记者从扶绥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该县依托农业企业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燃料化和饲料化齐步走,基本完成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建设,初步实现由最初的政府引导的秸秆收储运综合利用体系向市场化主体自发主导的秸秆收储运综合利用体系转变。
蔗田里打捆好的甘蔗干叶。 近日,在广袤的田地里,除了热火朝天进行着的收割甘蔗的作业,值得一看的还有,在铺满甘蔗枝叶的地里,身披鲜艳外衣的拢草机正欢快驶过,一长垄整齐的草垫被缓缓推出,没过多久,打捆机把甘蔗枝叶吞进“肚子”里,2分钟后尾部一翘,一个1米多高、250公斤重的巨型圆筒从后厢滚了出来…… 这是广西汇创牧业有限公司打捆收集甘蔗枝叶的一个场景。
经过加工成为饲料后正在发酵的甘蔗尾梢。 走进广西汇创牧业有限公司的饲料加工厂,随处可见一辆辆卡车满载着甘蔗尾梢入内,从收集新鲜甘蔗秸秆到切割成大小合适的形状,这里正进行着甘蔗尾梢的打包、收储,空气中弥漫着草料发酵的浓郁气味。
打捆机正在对加工成饲料的甘蔗尾梢进行密封。 据介绍,广西汇创牧业有限公司是一个秸秆饲料化利用生产企业,去年该企业共消化处理甘蔗叶1.7万吨,今年公司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机械设备,目前,可消化处理甘蔗尾梢3万吨左右,可消化处理甘蔗干叶达4万吨以上。 “响应政府秸秆综合利用的号召,为减少秸秆焚烧,为保护蓝天贡献力量。”广西创汇牧业有限公司总监方显增向记者介绍道,公司不仅有专业的秸秆收储运队伍下地收集甘蔗秸秆,还能以每吨180元的价格向周边收购甘蔗秸秆。单此一项每亩可为蔗农增加100元的经济效益。 部分秸秆“变身”成优质饲料,还有一些可以用于发电。 在广西扶绥琦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捆捆甘蔗干叶在整齐堆放着,等待进入锅炉高温燃烧。厂区发电车间炉火正旺,各项检测指标正常。据悉,去年,该公司通过生物质发电处理了2万多吨秸秆。同时,生物质发电需要燃烧高热量的树皮,甘蔗产生的秸秆热量低,需要以1:4的比例往秸秆里面掺树皮、树枝等林业废弃物,燃烧出来的灰烬含有钾元素,也可变成有机肥反哺农田。
勾机正在运送打碎后的甘蔗尾梢。 此外,扶绥县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梁万坚告诉记者,目前,扶绥收储运队伍由3支增长到5支,综合利用主体达到15个,收储运和综合利用能力由11.2万吨增长到15万吨,基本完成农作物秸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体系建设。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3%。 下一步,扶绥将继续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步伐,2022年将新建11个秸秆村级收储点。另外,一个蚯蚓养殖基地已经建成,基地用农作物秸秆与泥土混合作为泥床饲养蚯蚓,还把农作物秸秆粉碎作为蚯蚓饲料,养殖产生的废料就是天然的有机肥,真正把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起来
记者 | 慕满香
通讯员 | 邓桂娇
编辑 | 冯泰莲
校对 | 曹梓健
二审 | 陆艳梅 三审 | 邓武宏
此文转载来源左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