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一份核酸检测报告是怎样诞生的?

0
分享至

鼎源壹号楼盘介绍 (来源:视频综合)

核酸检测有多麻烦?

持续多轮做核酸,究竟是为啥?

最近许多人的日常

做核酸→上班→回家→做核酸

除了排队求签大家最急的就是催核酸报告!

很多人以为 核酸检测就像血常规一样 取标本→放仪器上检测→很快出结果

结果却发现

到底是怎么回事?专业人士终于做出了解答

真正的核酸检测

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一般是到指定地点进行核酸采样。

一般采样点和检测点不在一起,不可能采一个送一个,所以这里就耽误了一点时间。

那么又有人说,不能就在采样点进行检测吗?

核酸检测是极其灵敏且精密的实验,核酸检测实验室有特殊的环境要求,不是随便开辟个地方就能检测的。 为什么要建立专门的方舱实验室才能进行核酸检测,也是这个道理。

在严密包装下,标本被护送到实验室,并要实验室签收,录入信息系统。 这个步骤需要一个一个拆包装,而且是双层密封包装,且不说几千个包装,能拆一天... 每一个还要喷酒精,做好生物安全防护。随着“滴”一声,标本的信息就会录入系统,对接健康码。这期间,全手工,不比取样快多少。 特别是在海量标本里,还要保证0错误,不能张冠李戴,或者录信息录到最后,发现少了或者对不上数,又得再找一遍。毕竟事关每个人的健康,粗心大意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不是标本到了实验室,就能直接检测吗?还需要对标本进行前处理,将标本里面的核酸提取出来,才能进行扩增。 那问题又来了:

如果把标本提取出来的核酸当做一块土地,把新冠病毒比喻成花生,那怎么在组成土地的众多元素里,知道有没有花生呢? 那就整点肥料和水呗,让花生成长,一个变俩,俩变四个,四个变八个……这样就很容易知道了。同理,病毒是看不到的,而且微量标本也不容易检测到,所以要让它变多,才方便检测出来。 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还是得一个个拧开盖子,用加样枪吸取标本进行核酸提取—— 往生物安全柜前一坐,连续拧开千个盖子,戳上千个枪头吸取上千个标本,然后再打掉上千个枪头,拧上上千个盖子.... 对他们来说,这个步骤可以说很酸爽呐~

这个步骤是完全0污染,严格精确操作, 多少份标本就配多少份试剂,多少份EP试管,又是几千个枪头的工作量~ 而且全手工分装,还要做好保护,一定不能污染了! 万一掉点“花生种子”下去,你就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 本来土里没花生,却长出了一堆花生,毕竟指数倍增的力量是可怕的。

这个步骤仍然全手工,医护人员需要全程全神贯注进行, 确保0失误!而且提取完的核酸很容易被污染,很容易降解,所以操作更要绝对谨慎谨慎又谨慎!毕竟一板可有几十份标本呢! 同时,提取好的核酸只需加入5ul进入试剂体系进行扩增, 5ul什么概念? 一滴水的十分之一,用极小的枪头也只能看到头上那一点点~而且还要求操作过程:快!稳!准!

这个过程需要1-2个小时,而且仪器一旦启动扩增程序,是不能停下来中途添加新的标本的,必须要等这一批的结果扩增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批标本的扩增。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核酸检测不能做到随到随测的原因之一,因为仪器一开机就停不下来,必须要运行完这个批次才能进行下一批。如果真要做到随到随测,那就需要像阿基米德说的—— “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杆和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一样,我也可以说—— 给我足够的人,足够的仪器设备和场地,我就可以做到新冠核酸标本随到随测。但做完上面这些就够了吗? 肯定不啦! 在进行每一次检测时,还需要加入相应的各种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质控,生理盐水对照用以监测此次实验全过程的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及准确。 毕竟实验过程太多步骤,存在太多潜在的干扰因素了,所以就需要每批次都要采取这样的措施来确保检测质量。 结果出来后,还需要查看结果,核对标本信息,结果发放,数据传输(就是发绿码)。 检测人员最怕什么? 就是扩增失败~ 尽管已经小心小心再小心,也很难保证每一次结果都那么的完美。 然后,你懂的~回顾流程,分析问题,找到可能受影响的步骤,再来一次~仪器运行时检测人员能闲一点吗? 想太美了! 仪器运行的时候,新的一批标本又来了,又要开始录信息,提核酸,加样……这中间还要穿插着很多准备工作: 插枪头(2个/标本,几千标本≈1万枪头的消耗,你算算吧,一盒枪头只有96个~), 耗材准备,仪器设备保养,环境监测,海量垃圾的清理,实验室紫外,另外,一天之内咋滴也要上个厕所吧…别担心,为了你的绿码所有人都在“拼命”

不过,尽管流程繁琐,影响因素众多,但请大家放心,医护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的理论操作培训及考核,并且都是持证上岗的~

虽然很难做到随到随测,像血常规尿常规一样快速出结果,但是他们也是在马不停蹄的赶工,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出结果。

疫情当前,所有工作人员取消休息,全力支持核酸检测,尽量缩短出结果的时间,您的焦急同样也是他们的心头大事呢。

就这样,一天天的,大家倾力合作,在超强逻辑安排下,保证一批批核酸检测结果按时发放。 疫情当前,匹夫有责,我们看到众多仁人志士都在为抗击疫情默默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奔赴一线的采样人员,流调人员,还是默默在背后执行检测的检验人员, 无论是各个地区的志愿者,还是各街道各社区的工作人员, 无论是警务人员,还是每一位积极配合响应政府号召的普通民众;  让我们携手抗疫,共克时艰!

持续多轮做核酸 究竟是为啥?

为何要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这么密集地做核酸检测有什么作用?↓↓↓

让我们携手同行、齐心协力

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早日迎来这场战“疫”的最终胜利!

中高风险地区查询

(中高风险地区名单以“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查询结果为准)

来源:南宁疾控

鼎源壹号楼盘介绍 (来源:视频综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503627282@qq.com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尘埃落定,瓜帅返回!不回老东家,曼城开启B计划,英超大结局

尘埃落定,瓜帅返回!不回老东家,曼城开启B计划,英超大结局

阿泰希特
2024-06-15 21:26:57
浙大数学教授向姜萍发出诚挚邀请,与招生办唱起了对台戏!

浙大数学教授向姜萍发出诚挚邀请,与招生办唱起了对台戏!

娱乐的宅急便
2024-06-15 19:15:30
我靠,华为这次的瓜,真的有点大啊

我靠,华为这次的瓜,真的有点大啊

最潮家居评
2024-06-16 01:19:36
回忆陈戌源的上任,他不是为搞好中国足球而来,而是为搞垮恒大而来!

回忆陈戌源的上任,他不是为搞好中国足球而来,而是为搞垮恒大而来!

开心体育站
2024-06-16 07:50:02
打倒房地产的子弹 终于射中银行

打倒房地产的子弹 终于射中银行

盐不能当饭吃
2024-06-15 13:12:40
国乒女队"最时尚"四位队员:刘诗雯禁欲系美女,陈梦身材丰腴皮肤白

国乒女队"最时尚"四位队员:刘诗雯禁欲系美女,陈梦身材丰腴皮肤白

凤幻洋
2024-06-13 14:16:37
不能实现全民免费医疗的根源:只有看不起病的人才渴望免费医疗

不能实现全民免费医疗的根源:只有看不起病的人才渴望免费医疗

雪中风车
2024-06-10 12:51:04
2024安徽中考数学难度太大,有考生坦言:命题组成功将我送进大山

2024安徽中考数学难度太大,有考生坦言:命题组成功将我送进大山

育学笔谈
2024-06-15 21:17:31
重庆!男子与2米女友吵架被拎起,被网友戏称:小牛拉大车

重庆!男子与2米女友吵架被拎起,被网友戏称:小牛拉大车

懂瓜瓜
2024-06-14 22:48:52
男子花46万彩礼娶妻难“圆房”……警方介入

男子花46万彩礼娶妻难“圆房”……警方介入

鲁中晨报
2024-06-14 21:39:08
为什么朋友圈很少晒4年级以上的娃,网友评论太真实了

为什么朋友圈很少晒4年级以上的娃,网友评论太真实了

阿康四岁啦
2024-06-15 13:31:38
蔡磊夫妇,“翻车”了,直播镜头后的蔡磊,藏不住了?

蔡磊夫妇,“翻车”了,直播镜头后的蔡磊,藏不住了?

李昕言温度空间
2024-06-05 14:54:34
广东深圳,男子喜获双胞胎儿子,可他无意间发现,两个儿子竟然两个爹

广东深圳,男子喜获双胞胎儿子,可他无意间发现,两个儿子竟然两个爹

娱乐圈见解说
2024-06-16 07:05:18
马特乌斯:泰尔齐奇和胡梅尔斯两败俱伤,侧面证明了纳帅的决定

马特乌斯:泰尔齐奇和胡梅尔斯两败俱伤,侧面证明了纳帅的决定

直播吧
2024-06-16 03:13:03
5换2打劫式交易!当年被认为血亏现在成大赚,苏群:五年内能夺冠

5换2打劫式交易!当年被认为血亏现在成大赚,苏群:五年内能夺冠

你的篮球频道
2024-06-16 06:30:45
警 方 通 报

警 方 通 报

锡望
2024-06-15 17:21:29
周鸿祎辟谣:小鸟壁纸不是360产品

周鸿祎辟谣:小鸟壁纸不是360产品

快科技
2024-06-15 18:18:15
白酒为什么不能冰镇之后喝?网友:在医院门口喝都赶不上趟

白酒为什么不能冰镇之后喝?网友:在医院门口喝都赶不上趟

奇特短尾矮袋鼠
2024-06-15 14:31:42
小学生吐槽学校食堂不卫生被处分后续,要求删除视频,评论区沦陷

小学生吐槽学校食堂不卫生被处分后续,要求删除视频,评论区沦陷

皖声微言
2024-06-14 08:41:36
2比0!中国34岁老将爆冷,击退1号种子,赛季首进决赛,逼近美网

2比0!中国34岁老将爆冷,击退1号种子,赛季首进决赛,逼近美网

曹老师评球
2024-06-15 16:02:44
2024-06-16 09:06:44

头条要闻

牛弹琴:梅洛尼和马克龙吵了一架 晚宴上眼神可"杀人"

头条要闻

牛弹琴:梅洛尼和马克龙吵了一架 晚宴上眼神可"杀人"

体育要闻

超燃欧洲杯!16岁巨星起飞 6秒狂奔40米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新情况!高层对人民币的态度180°转弯

科技要闻

TikTok开始找退路了?

汽车要闻

东风奕派eπ008售21.66万元 冰箱彩电都配齐

态度原创

数码
旅游
家居
艺术
公开课

数码要闻

OPPO 新款 100W SUPERVOOC 快充移动电源通过 3C 认证

旅游要闻

如何文艺消夏?乌镇10大活动开启古镇消夏节

家居要闻

空谷来音 朴素留白的侘寂之美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