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1月至2月“中国好人榜”,广西4名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其中,获评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的毛鸿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护士长。
2020年初,毛鸿丽先后在桂林、武汉两战新冠疫情,分别负责重症患者护理和医疗队护理组护理统筹工作。疫情结束后,她积极加入医院公益宣讲团,进行抗疫公益宣讲,获评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二等奖。无论是守护桂林,还是驰援武汉,毛鸿丽用自己勇挑重担,救死扶伤的行动演绎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最美逆行,践行了作为一名医者和党员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主动请缨 守护桂林
2020年1月15日,毛鸿丽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主动请缨成为了桂林市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从2020年1月23日收治第一例确诊病例开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悄然打响。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日渐严峻,南溪山医院收治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越来越多,长时间位居广西首位,危重症和重症病例比例也是全广西最高。战疫一线的感染性疾病科现有人员不仅捉襟见肘,而且重症护理经验稍显不足,得知消息的毛鸿丽当即主动报名加入了首批支援感染性疾科的队伍,刚下夜班的她安顿好5岁的女儿,把行李一放到宿舍就立即进入隔离病区上班。
ICU的护士成为了这场战“疫”的特种兵,有着12年重症护理经验的毛鸿丽是当仁不让的排头兵,带领大家在重症患者的护理中攻坚克难。在南溪山医院隔离区的26天里,毛鸿丽每天戴着紧闭的防护口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憋气难受又行动不便,护目镜戴久了还会起雾积水,严重影响操作,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但她迎难而上,练就了“蒙眼穿刺”“负重吸痰”“口算出入量”的本领,尽全力去护理每一位患者。因为防护物资紧缺,操作血气分析仪、床边生化仪项目检测、床边X光机等这些本该由检验员或技师完成的操作也成了她的必备技能,而且为了节省物资,她们硬是六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正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重症患者更是需要24小时的精心看护,在给他们做身体护理的同时,毛鸿丽更注重对他们心理的疏导,积极乐观的去对待每一位患者,把患者当亲人一样的对待,患者的一个微笑对她而言,胜过一切。
双线作战 驰援武汉
2020年2月17日,一纸驰援湖北的命令传来,刚缓过气来的毛鸿丽再次主动请战,领命出征。这一次,毛鸿丽身上又多了一份担子,作为队长带领南溪山医院的10名医护人员加入广西第六批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湖北。2020年2月19日的出征仪式上,凭借过硬的护理技术和丰富地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护理经验,毛鸿丽被推荐担任广西第六批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负责医疗队护理组的护理统筹工作。
“我是做了决定才告诉家人的,也没有征求家里人的意见,因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冲上第一线,所以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我觉得我可以去为武汉做点什么。刚开始去的时候父母都很担心,我都不敢给妈妈打电话,每次一打电话我还没哭我妈妈就开始哭了,后来我慢慢的跟她解释,告诉她做好防护的话是相对安全的,她才慢慢放心了。我的女儿今年5岁,她知道妈妈是护士,要去武汉打病毒了,虽然每次打电话的时候都会说想妈妈了,但是她很乖巧懂事,让我很安心,我也特别感谢家人的理解跟支持。”
飞机起飞前,当得知他们将进驻疫情爆发区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时,没有进入过隔离区的队员们显得有些紧张,毛鸿丽与队员们分享自己在隔离区护理新冠肺炎患者的经历,鼓励他们:“我们既然选择了来,勇敢的跨出了第一步,我们就一定可以坚持下去,我们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身边还有那么多人跟我们一起在抗疫,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越是人民需要的地方,我们越要上!”
在她的安抚下,队员们心更坚定,斗志更昂扬。抵达武汉后,怎么样让大家在全新的病区环境和电子病历系统等陌生的环境中尽快熟悉工作流程,熟练掌握防护要领,做好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准备成为了毛鸿丽的当务之急,她没顾得上休整就立刻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之中,虽然是护理组组长,但医疗队护理组由24家不同医院的护理团队组成,她深知自己年轻、资历浅,于是主动与经验丰富的前辈们一起商量制定护理各项工作流程,组织成立了护理管理小组,及时制定了护士的培训、排班以及各项工作制度,第一时间与即将进驻的病区护士长对接工作,了解病人收治、防护物资储备、感控措施落实等情况。她经过与各组长多次沟通协调,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搭配完成了护理分组,决定采用ICU工作模式,开展一对一地责任制护理,让每名组员固定分管床位,这样既能使组员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护理,又能让患者熟悉护士,促进交流,增进医患感情。他们在指导老师尚未到达之时就指导队员们进行呼吸的调整和模拟工作场景训练,提前组织穿脱防护装置的培训,让指导老师的培训效率大大加快,为早日进入病区做好了充分准备。
2020年2月24日,他们负责的病区正式开始收治患者。作为护理组组长的毛鸿丽,不仅要与其他护理人员一样参与每天四班倒的轮班,还要负责病区的病房管理,与病区护士长进行工作及物资的对接,同时还需定期参与院区联合护理组的护理质量督察,进行每天的每天的护理指标数据上报。病房工作结束后,毛鸿丽还得全力做好队员们的后勤保障工作……每天的工作繁杂而琐碎,但毛鸿丽并不觉得累:“我们住宿的酒店经理是一名退伍军人,特别照顾我们,我们每次下夜班回来,他都会怕我们肚子饿,为我们热好饭菜,非常的贴心。我们所在的医院感染的病人是比较多的,跟我们对接的当地医院的一个护士长,一直很热心的帮助我们,我们回来那天,她告诉我们她的爱人也是医院的医生,在这次疫情中也被感染了,但是她还是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得知这一情况的我们非常感动,这么多人都不怕辛苦,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病人眼里的知心姐姐 忙碌贴心的“大管家”
隔离区的护理工作不像普通病房,在这里她们既是护士,又是负责病区卫生的清洁工,也是照顾病人衣食住行的护工,还是心理辅导的心理咨询师。毛鸿丽在做好护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患者心理的疏导,还经常笑称自己都快变成“知心姐姐”了。
在毛鸿丽言传身教的感染下,她带领的护理团队用自己的热心、细心、贴心的周到服务,赢得了患者的赞誉和信赖,以至于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胡奶奶都对他们记忆犹新,把这些广西桂林来的护士当成了自家人。
他们所在的病区收治了一位94岁的重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因为不能有家属陪护,大小便、饮食跟基础护理都需要他们协助,家属更是焦急万分。老爷爷怕给他们添麻烦,很少主动求助,每当上班,毛鸿丽都会特别关注他,反复跟爷爷强调不要怕添麻烦,有需要尽管提,在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爷爷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转,感动地爷爷对着他们竖起了大拇指,毛鸿丽说:“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还有位60多岁的陈阿姨,开始住院的时候因为担心家中年迈行动不便的老伴情绪激动,非常抵触,不愿配合治疗,毛鸿丽多次耐心地劝解她,并主动加她微信开导她,逐渐让她慢慢释怀并配合治疗最终治愈出院了。出院时,陈阿姨说:“虽然你们穿着防护服看起来都一样,但在我心里,你们真的很美!”工作的劳累对于毛鸿丽来说都不值一提,病人的康复和他们一句简单的谢谢,都会让她倍感欣慰。
不忘初心 用行动践行使命
初心和使命从来都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渗透到千千万万像毛鸿丽一样救死扶伤的守护中,彰显在疫情当前毅然冲在最前线的出征中。
毛鸿丽动情的告诉我们:“我是07年入的党,入党14年来,我们党员经常开展义诊、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不管是在抗击灾害、还是应对大型医疗突发事件等任务中,共产党员永远冲在最前面。‘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大家听到最多的声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觉得非常自豪、非常光荣。”
无论是守护还是出征,毛鸿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最光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