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市位于桂西南边陲,南与越南高平省茶岭、重庆、河广三县接壤,边境线长152.5公里。积极服务市委市政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建设壮美锦绣南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依法治市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三年来,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群众满意度高、财政收入翻番,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广西文明城市,荣获“中国绣球之乡”特色区域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
靖西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积极服务市委市政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建设壮美锦绣南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依法治市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一样的普法宣传员
巴耀文,1988年6月毕业于广西民族学院政治系政治教育专业,1988年8月分配到靖西市司法局,从事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工作,至今已31年,历经“一五”至“七五”普法规划七个实施阶段。
该同志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奉献,力推机制建设、固阵强基、特色打造和方式创新等普法工作,成效明显。
他积极推进国家工作人员“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以及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建设,着力建立县域法治宣传网、边关法治文化走廊、农村法治宣传长廊、青少年法治宣传基地等普法阵地,创新打造“边关普法”特色品牌,创建推广“五个一条”普法模式,深化“法律六进”推进“法律十四进”,编写印发普法读本25万册,创办《靖西普法简讯》刊物,建立靖西普法微信公众号、QQ群等法治宣传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歌普法”、“文艺普法”活动。
除了巴耀文,家住靖西市新靖镇灵泉街的李西克,他长期利用靖西壮族土乐器、壮剧、末伦、山歌、舞蹈、小调等群众喜欢闻东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开展普法活动,效果显著。
靖西市首个青少年法治基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靖西市首个青少年法治基地在于2019年5月成功建立,占用面积188平方米,项目投资30多万元。基地紧紧围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宗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靖西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壬庄乡真意村、武平镇仙奉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仙奉村属靖西市武平镇的一个行政村,仙奉村村“两委”在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主法治原则,紧紧围绕村的中心工作,以服务群众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四民主两公开”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着力推进文明、和谐、法治村建设,全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的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通灵景区的“零投诉”
近年来,随着靖西市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古龙山、通灵大峡谷景区旅游接待量逐年激增。靖西市司法局、靖西旅游发展委员会、靖西市湖润镇人民政府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服务“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创建工作,根据《靖西市开展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方案》,于2017年10月10日设立《古龙、通灵景区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期间,2017年10起截止2019年10月底古龙、通灵景区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旅游纠纷3起,成功调解3起 。无产生因调解不成而投诉、上访或诉讼的“三零”情况,对靖西提升旅游形象,维护游客合法权利、维护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