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北海讯(潘睿远)北海市委统战部2019年聚焦产业、教育、医疗等三大“贫困症结”,发挥统一战线特色优势,打好组织、资金、服务三块牌,助力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
一是北海市委统战部牵头成立了北海市统一战线参与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三个专责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及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对统一战线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建立了《北海市落实民营企业参与扶贫优惠政策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扶贫优惠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促进提高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积极性。三是建立由北海市非公办、北海市“两新”党工委、北海市工商联、北海市扶贫办参与的北海市“百企扶贫”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四是召开北海市2018年“百企扶贫”联席会议,与各方面协同发力,先富帮后富,共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二、打好“组合牌”,产业帮扶助发展
产业帮扶是扶贫开发的重点任务,北海市统战部利用组织优势,发动统战成员全方位地参与产业扶贫的各个环节。一是编织“百企扶贫”网,实现帮扶全覆盖。建立“百企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和落实民营企业参与扶贫优惠政策联席会议制度,科学整合各相关职能部门优势,及时兑现优惠政策,发动民营企业通过“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与全市所有贫困村结对,实现企业结对帮扶全覆盖。同时,创建“驻村第一书记+结对企业+贫困村”的信息沟通网络,将民营企业优势、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贫困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帮扶水产品养殖、生态农产品养殖、畜牧养殖、“扶贫车间”等方式,实现了每个村都有扶持产业,贫困户稳步增收,形成稳定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模式。如建丰制衣厂和白沙镇爱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委托经营协议,实行“参股合作、本金保底、固定分红”,带动贫困户转移就业和投资增收,贫困户每年可获得入股金额10%的分红,并通过外发加工的“扶贫车间”形式实现在家就业,年收入可达3.6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北海市参与扶贫并已有实际行动的民营企业(商会)200多家共计899人次,与全市7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累计投入产业帮扶投入资金约6215.93万元。二是组成“智慧扶贫”组,帮助理清帮扶思路。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党外人士组成课题组入村看项目、查户情,多角度剖析问题,找准产业脱贫痛点难点,为产业帮扶贡献智慧力量。如民革市委会、民进市委会、市工商联等形成《北海市加强产业扶贫的对策思考》、《有效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开发的调查研究》、《关于加强实施“电商北海”工程的思考》等7篇重点课题调研报告,为全市产业扶贫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各民主党派市级政协委员通过走访掌握第一手材料,提出精准扶贫工作建议提案25份,全部被各市直部门采纳落实到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扶贫措施。三是建立“对口援建”点,改善软硬件设施。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1万元,实施沙田镇山寮村委会新合村道路工程等7个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产业帮扶提供了硬件基础设施保障。建立北海市统一战线“同心志愿服务队”,深入对口贫困村开展产业就业扶贫、种养技术培训等活动,累计捐款捐物援建基础设施等共投入700多万元。
三、打好“资金牌”,教育扶贫不断线
北海市统战部发动北海市统战成员募集资金,长期、系统地参与教育帮扶事业。一是民企资助有成效。建立了由北海市扶贫办和北海市教育部门共同梳理贫困学生花名册,北海市工商联引导民营企业采取覆盖式帮扶和结对持续帮扶相结合的捐资助学模式。如发动新绎游船公司从2017年-2019年,每年拿出50万元,对北海全部在读高三贫困学生进行帮扶,目前,已累计投入144万元,帮扶贫困学生14000名,实现高三贫困学生帮扶全覆盖。利添生物科技(合浦)有限公司自2009年起设立利添助学金,每年拿出30-40万元资助合浦优秀学生。广西北海利博盛安全用品有限公司于2017年起与结对帮扶贫困村的7名贫困学生结对,承诺每年资助贫困小学生生活费2000元,贫困中学生4000元,开展持续帮扶,目前,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万元。二是港澳台支持有贡献。发挥北海市政协港澳委员的带头作用和港澳北海社团的资源优势,支持和引进香港逸声教育集团到北海投资2.25亿元办学项目,目前项目已完成备案手续,正在推进供地;积极鼓励和引导港澳台慈善团体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资助贫困学生近百人,支持合浦洋江小学新建食堂,修缮旧教学楼,改造校园,购置设备等,让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三是民主党派参与有特色。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创建教育扶贫品牌,如民盟市委会长期开展“同心?教育烛光行动”,为贫困学生开展爱心募捐;民建市委会设立“同心助学点”,致力改善残疾学生的教育条件;农工党市委会连续十年打造结对帮扶点,捐资筹建中学图书馆,对帮扶点贫困学生实行从义务教育到大学教育的长期助学帮扶;九三学社市委会建立“同心图书室”,每年募集资金为贫困村、贫困小学等捐赠图书。
四、打好“服务牌”,医疗帮扶惠民生
一是真情服务,引进乡村卫生室援建项目。2017年,在北海市政协香港委员的牵线下,组织发动香港“赤脚仁心”多次到北海实地考察基层卫生状况,邀请香港立法会议员、特区政府部门主官等带队深入农村、特殊教育学校探访贫困群众和特殊学生,引进乡村卫生室援建项目,合作成效显著。仅一年多就募集资金100多万元,推动援建项目落地4个(已建成3个乡村卫生室和1个卫生院道路硬底化项目),有效缓解了贫困村村民日常就医用药难题,受惠村民已超过1万人。这种合作模式针对性强、项目建成快、群众直接受惠,给“赤脚仁心”以极大的鼓舞,让他们既收获助人为乐的喜悦,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进一步激励他们加大项目投入和推进。二是深入基层,开展医疗服务。每年引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发挥专业人才优势,为北海市贫困村提供医疗技术服务,如致公党市委会举办眼科医生培训班,培训全市乡村医生500多人次。2017年以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组成医疗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送医送药、义诊服务等活动21次,受益群众超过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