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乐业讯(冉涛)近年来,乐业县高度注重产业扶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通过因地制宜选产业,创新机制兴产业,多重管护促增收三大步骤,实现了全县乡乡有产业园、贫困村村村有产业基地、贫困户户户有产业支撑“三个全覆盖”的目标。
因地制宜选产业。乐业县在结合自治区规定的“5+2”特色产业基础上,根据全县各乡 ( 镇 ) 气候、水源及土地资源状况,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及广泛征求贫困群众意愿后,最终确立了在全县发展猕猴桃、芒果、油茶三大特色脱贫产业的构想。同时,系统谋划,确定“三园”建设规模。邀请农业领域顶尖规划团队——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规划研究所等高等院校专家,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对产业园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建设一个占地2万亩的猕猴桃脱贫奔康产业园,覆盖甘田、花坪、同乐和新化等 4 个乡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个占地 1.2 万亩的芒果脱贫奔康产业园,覆盖雅长、幼平等乡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个占地 1.6 万亩的油茶脱贫奔康产业园,覆盖逻沙、逻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创新机制兴产业。乐业县积极探索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模式,让贫困村、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园建设、经营、管理,并从中受益。一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动资源变资产。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将闲置土地和劳动力等多种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参加劳动的形式参与到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中,激活农村“沉睡”资产。二是折股量化整合资金,推动资金变股金。将整合投入的深圳、中广核对口帮扶资金和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折股量化为贫困户的基础股金,实现资金变股金,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三是创新“五种”受益模式,推动农民变股东。创新“基础股、基础股+自筹资金入股、基础股+管护费入股、基础股+自筹资金+管护费入股、土地入股”等五种入股模式,由贫困村、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入股产业园,捆绑明确贫困村、贫困户股东责任。通过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及建立“园中园”模式,全县88个村(社区)每个村(社区)可获得产业园15—50亩的股份收益,贫困户人均可获得0.5亩猕猴桃或1亩芒果或1亩油茶的股份收益,收益占比至少为50%,最高可达94.2%,实现了贫困村村村有产业基地、贫困户户户有产业支撑的“全覆盖”目标。
多重管护促增收。创新建立“三园”管理模式,推动农民广泛参与。根据每户贫困户家庭经济能力、劳动力情况,乐业县探索实施在每个大产业园中又分别划分为“创业园”“就业园”“托管园”等三类“园中园”。在县农投公司统一提供建设运营、技术指导和产后营销的基础上,引导具有管理能力的贫困户领办创业园,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入就业园,将既无管理能力又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带进托管园,实现了贫困户精准入园、精准受益、长效增收。